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15的文章

人可以犯錯,但不能夠不會「道歉」,第一步 先拿出你的誠意...

#讀書筆記 作者:福田健 翻譯:莊雅琇 或多或少,我們都曾犯下一些錯誤 小時候長輩教導著,要常說「請、謝謝、對不起」 這項美德,到長大之後 卻發現連一個衷心的道歉,可能都要強求 可能是為了面子,所以拉不下臉承認錯誤 可能是擔心會被給予壞評價,所以不敢承擔 但我們都知道, 一個真心的道歉,才能夠讓事情 繼續往美好的未來前進 當人與人之間的防備心越重 一個道歉,也許就能破冰了 這本《道歉的藝術》 圍繞了一個核心概念:道歉是為了照顧對方的感受。 讓我們把注意力先從「事情」移開一些 處理好「人的心情」開始吧! 第一章:道歉時最容易犯的錯 道歉是為了對方,不是為了自己 在什麼情境下,會需要道歉呢? 必定是有人做了什麼事,影響到別人(而且是壞事) 在這樣的前提底下,「道歉」是為了要負責任 對於自己造成別人的困擾,負起責任的心態、行動。 如果你真心發覺自己做錯事,就真心道歉 除此之外,要取得別人諒解 別無他法。 道歉時,有幾種NG作法,別讓事情更難收拾: 1.說完對不起,馬上加上「多餘的話」 被傷害的人,想知道的是你的誠心道歉 和願意怎麼處理補償的行為 而不是聽你辯解找藉口。 (即便真的有理由,也得擺在道歉之後,冷靜下來再細談) (商量問題和認錯道歉的時機不一樣,如果在該認錯的時候談問題,只會被安上一個 「無法接受別人指責」的標籤。) 2.說完對不起,就沉默不說話 跟上一條相反,有些人以為說完「對不起」就完事了 怕自己被說是找藉口,而一句話都不肯說 這反而會誤事,別人不想聽藉口 卻很期盼你對這件事有什麼補償措施 或者是聽當事者可以說明,為什麼會犯下錯誤的原因、打算怎麼處理 將來如何避免問題 不說話,只是逃避擔起責任。 3.避免自我認知,不符合社會期待 如果你的道歉是要對某人說,那就要符合某人期待的方式 有些人覺得把自己想說的都一吐為快 就算是有誠意的交代歉意了 卻惹的對方越不開心 先想想對方想要得到什麼樣的道歉 照著人家的需求去做 記得嗎? 我們說了道歉是為了對方。 4.你的「自尊心」是想要更自己變好,還是僅是一道防火牆? 有些人一輩子都被「自尊心」三個字束縛 殊不知那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錯覺 一個勇於承認錯誤

成功的人都是「清單控」? 其實作好清單,你也能輕鬆變成人生勝利組!

#讀書筆記 作者:寶拉‧里佐(Paula Rizzo) 翻譯:鄭煥昇 作為一個時常會覺得自己很忙,事情很多 而且空不出時間來享受生活的人, 焦慮和壓力真的很傷腦筋, 如果你也有 跟我一樣的困擾, 就讀讀這本《為什麼菁英都是清單控》 裡頭闡述了很多 為什麼要列清單的實質好處? 還有具體列清單該怎麼處理? 作者寶拉也分享了很多她自己愛用的清單 好好讓人生獲得整理吧! 「你跟自由的距離,只有薄薄一張清單而已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─推薦序,茉莉‧摩根斯坦 這句話真是說到我心聲。 如果有一個工具, 能夠代替掉大腦很多重複運轉的能量, 讓你比較有時間,好好去思考更重要的事, 那不是很棒嗎? 當你開始也試著 用清單整理你的人生 把你想要弄整齊的每一件事 都寫成一張清單,就可以一一解決掉 事情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了 列清單,直接帶給你的 6大好處: 1.減輕焦慮,因為你不會不小心忘記事情(都寫在清單上啦) 2.專心做事,照著清單來就對了(別在費心回想) 3.把重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上,不再被零星小事打岔 4.把事情列出來,還可以分配給別人幫你做一些可以分擔的事 5.每劃掉一筆工作,你的成就感就會加深一點 6.讓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情能自動完成,讓你日子越過越愜意 生活如果變得有秩序一點, 你就能拿回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, why not? 非常提倡清單控的作者寶拉,是一名製作人 因此,她在2011年4月創了一個「清單製作人」的網站 極度強調效率,也分享了她自己的清單和製作清單的技巧 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網址如下: listproducer.com 有條理的人生,無論是哪種行業都適用 不是只有 to do list 才能夠列清單 身為一個也是有點清單控情節的我,相當能認同 寶拉所說的 當你養成了「清單式思考」,你將會有的  7大好處: 1.不管工作或生活,都可以做起事來事半功倍 2.發想出新的創意,改掉不理想的清單擬法 3.釋出時間來享受人生 4.把部份雜務外包出去,讓你不必從小到晚事必躬親 5.認識好用的手機app、線上服務、網站,讓你在追求生活

開發大腦潛能的 4 個層次,只要有 邏輯+故事,你的可能性將 = 無限!

#讀書筆記 作者:神田昌典 譯者:劉錦秀 《超神速全腦學習法》是一本蠻有趣的書, 現在正流行腦力潛能開發,就來瞧瞧吧。 前陣子在 台中 豐邑都心廣場辦講座時, 剛好隔壁棚在上 腦力潛能開發 的課 聽到主持人說: 腦力開發是個專業,專業就是你會而別人不會的事。 我都笑了。 第一章,在看不見、摸不著、感覺不到的世界 本章作者提出三個要點, 是以日本企業社會的探討背景。 由於電腦,尤其是網路的普及 使得資訊擴張速度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爆炸,會造成一種演化的壓力。 而以現階段社會來說, 是從「資訊社會」(2008年之前)轉型往「知識社會」的陣痛期, 單純的資訊傳遞已不足夠應付社會需求, 若要有卓越性的獲利,就必須要擁有可以整合資訊的智慧, 就像是現在的經理人、保險業務、仲介的工作已經不能夠只是提供消費者資訊, 能在這種領域內成功的業務人,必須要自行先將資訊消化, 再加以整理,最後向消費者提出組合優惠,才能獲得青睞。 也就是說,無論是個人或企業,乃至社會、 國家的思維都必須用比十年前更快速更有效率的方式運作。 工作的困難度一下子提升太多,世代交替的鴻溝太大, 反而讓人失去對工作的熱情,覺得工作是壓力沉重且無聊的。 在這種社會進化的痛苦情況下,會有兩種危機存在。 ●一是像溫水煮青蛙。 我們都知道社會變化的很快, 但大多數的人還停留在太安逸的心態,沒有自覺、沒有思考、沒有行動。 沒有跟隨上這種變遷速度的人, 就像是不急著跳出鍋子的青蛙,默默在等被煮熟的時候。 ●二是在中年階層,目前社會的中流砥柱, 作者稱為亞特拉斯世代(希臘神話中,被宙斯懲罰到世界西方頂天的巨人, 最後承受不了酷刑,為求解脫,央求看蛇妖梅杜莎的頭,然後化成石頭。)。 他們也許熬過了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這段進化的過程, 但從資訊社會要轉型為知識社會的變化更為劇烈, 就像是尚有許多主管無法輕易地習慣用電腦網路來處理事情, 還要依靠秘書才能得到第二手資料, 如果他們放棄支撐這個社會, 而年輕一代的經歷又不夠豐富去撐起這個天(社會), 如作者所說,可能社會架構一時承受不了會出現短時間的崩潰現象。 在現今這個世代因為變化太快, 思考太長遠未來的事反而是不被允許的。 連半年後的發展都不知道了,怎麼能夠訂定一個十

經典好書:《富爸爸窮爸爸》,好在哪?一個特殊但你沒想過的觀念。

#讀書筆記 作者:Robert. T. Kiyosaki & Sharon. L. Lechter 譯者:楊軍 & 楊明 序言 不能按舊的遊戲規則辦事,那和過於激進同樣危險。(Robert, page 13) 經濟頭腦是在解決我們經濟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出來的。(Sharon, page 17) Robert提出以「現金流」遊戲作為教具發展, 近幾年在商學院很風行此類作法, 目的是要年輕人早日瞭解現實社會●錢的運動規律以及●投資知識。 大多數的窮人對於收支平衡表與資產負債表的知識遠遠不夠多。 (因為傳統教育概念中,認為讀好書考好試的作法, 是迴避風險者的選擇,因此會不敢投資, 導致人一直停留在Robert稱為「老鼠賽跑」的內圈裡, 拚命工作掙錢付稅,再更拚命工作去應付更多的支出。 而跳脫老鼠賽跑圈子的方法,就是在知識學科之外, 強調「會計」和「投資」的知識, 換句話說,學校教育是重要的,但經濟技能和交流技能更為重要。) Robert提出,富人和窮人的思考規則是迥異的,例如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┌股東、投資者、擁有者:成本下降、股價上升、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提高平均勞動生產率,使得他 們更富有 公司縮編:│      └雇員:被裁員、失業困境、家庭糾紛,使他們更貧窮 誰知道未來什麼樣? 但無論發生什麼,我們都至少有 兩個基本選擇: 玩得安全,或通過周密準備、 獲得教育並且喚醒你和你孩子們的經濟潛能而玩得高明。(Sharon, page 17) 富爸爸,窮爸爸 一個人的觀念對其一生的巨大影響力。 例如,一個爸爸愛說「我可付不起」這樣的話, 而另一個爸爸則禁止用這類話, 他會說:「我怎樣才能付得起呢?」 這兩句話,一個是陳述句,另一個是疑問句, 一個讓你放棄,而另一個則促使你去想辦法。(page 23) Robert的富爸爸認為, 輕易說出「我負擔不起」這類的話, 基本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懶惰。 而懶惰必定會使得體質變弱、財富減少, 惟有經常性的鍛煉才能夠加強經濟頭腦。 窮人和破產者之間的區別是:破產是暫時的,而貧窮是永

你說的,對方都買單!想要一開口就擄獲人心,你要先問...

#讀書筆記 溝通與說服,不只是業務員的責任 每一個人在面對另一個人、群組 都在進行著溝通與說服的工作 最尷尬的就是當你準備了老半天的簡報 台下卻在滑手機、打呵欠 把你當作是演獨角戲的小丑 當你的親密愛人,在你說話時腦袋放空 或是跟你意見相左,誰也不聽誰的話時 我們來 善用說服的技巧 吧! 在《你說的,對方都買單》這本書裡面, 採用了破題法, 直接了當地告訴你, 想要做好溝通這檔事,你最該關注的是「聽眾最在意的事」。 而非自己想講的事。 「想要真正引起對方的興趣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點出他們的利益所在。除此之外,他們對你並沒有任何興趣。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         --Page 11 要練習自己說出的話,是對別人(聽眾)有意義的, 不妨自己試著問問 「so what?」(那又如何?) 我想要介紹你一套很厲害的產品...   (so what?) 我想要分享一個超棒的課程... (so what?) 我寫了一篇很專業的文章... (so what?) 生活中有超多的台詞,80%以上是廢話 如果你把贅字刪掉,專心地去思考 別人在意的點是什麼 簡單、單刀直入地走進他內心的渴望 效果就會很好 小時候都學過造樣造句 溝通這件事 只要練習著「......對你有......好處」這句話 把任何東西套用進來試試看 如果你說出口的話,讓聽眾心裡冒出了「這跟我有什麼關係」的問題 你基本上就失去了這次說服他的機會 千萬要避免,而做到避免的方法 就是在溝通開始之前,先自己精心設計 演練每個聽眾可能會提出的 反問 一一破解吧! 「世界上有三種人:一種是促成事情發生的人,一種是看著事情發生的人,第三種是渾然不 知發生什麼事的人。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--EMC公司執行副總裁,傑夫‧高柏格 第一階段 當翻開這本書, 你大概就是第一種人,或者是想成為第一種人 這是個很棒的開始,因為有想要變好的動力 才能夠真正讓你離好的領域越來越靠近 要達到能抓住聽眾

學會這樣想,會更靠近幸福的 30 堂課

#讀書筆記 人類擁有思考的能力,是非常得天獨厚的。 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,鼓勵人思考的言論或書籍。 想起大二時,在哲學系辦外看著新生進來面試推甄, 每一位臉上帶著青澀色彩的孩子,標準台詞就是.... 「我希望念哲學系,培養我 "獨立思考,明辨是非"的能力。」 至今回想,還是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理想, 就算之後轉系了、不繼續走學術路線了,這都應該是深植心中的念頭。 因為哲學就在生活裡無所不在。 在《30堂帶來幸福的思辨課》這本書中, 第一位推薦序的 許毓仁( TED x Taipei策展人)提出很重要的兩件事: 其實這應該是每件事情處理的標準作業程序(笑)。 1.學習重新定義問題 問題的核心是什麼? 哪些因素造成了問題? 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是什麼? 這個問題的利害關係者( stakeholders) 有哪些? 你會不會有過這樣的經驗,跟朋友討論一件事 講了好久才發現,你們在意的核心根本不一樣 或是討論的好像是同一件東西,可是因為措詞或價值觀的差異 搞了老半天,所有討論的內容都是牛頭不對馬嘴 我們的思考很容易被 習慣 影響, 因為習慣了某種特定模式的方式, 也容易只導到一樣的解決流程,卡在一樣的思考迴圈。 (這裡的建議就是:勇敢打破框架吧!) 2.永遠回到原點思考 「思考在於自我能否建立一套價值系統,把問題抽絲剝繭到最基本的點, 並從中去驗證而不是類推,再從驗證過程中找到基礎的真理。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- page 3 試想一下,你有可能做一件事,不用思考嗎?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(除非有腦部神經問題), 思考能告訴我們 該相信什麼? 經典的真假議題、什麼是對的?錯的? 想要什麼東西?不想要什麼東西? 「思考」的動作是如此自然,又跟生活息息相關 可以說 生活的品質就來自於思考的品質, 透過思辨能力的訓練,就能確保你在各種情況下, 用上自己最好的想法! 只要你能掌控自己的思考能力,無論什麼處境,都有可能達成你期待的改變。 聽起來很不賴吧? 書裡透過簡單的生活舉例,說明如何提升你的思考力 (清晰正確的思考其實很自然,任何人都可以辦到) 好的思維能力跟好習慣一樣,只要努力持續 30天以

生氣正在折損你的心靈, 10個教你練習 成為"不生氣的人"的好方法

#讀書筆記 當「生氣」發生,第一個手足無措的人,是自己。 憤怒的情緒總是說來就來, 它傷了你、傷了家人朋友, 在氣頭過後,你會後悔的吧? 關於不生氣,是可以練習的。 從「心」開始,練習放下欲望、執著 漸漸地,你會發現...... 「身體」變得快活了! 「生活」變得愉悅了! 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力量,與美好 每一天都努力讓自己有一些改變, 一點一滴把自己變得更好, 總有一天,你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安然展現在眾人面前。 憤怒是任何人都有的情緒, 它可能來自於壓力、來自工作、來自生活......等等, 它的確很難完全根除。 沒關係,在閱讀《不生氣的心》的過程, 有具體的方法,教你一步步放開這個惱人的情緒, 開始一起練習吧。 本書分為四個章節,分別告訴你: Chapter 1: 為什麼「不生氣」這麼難? Chapter 2: 成為「不生氣的人」43 個練習 Chapter 3: 消除怒氣的方法 Chapter 4: 使你人生為之一變「不生氣的生活態度」 你有想過,同樣一件事 發生在不同人身上,為什麼有人總是能氣定神閒 有些人卻會氣的跳腳? 會易怒的你,跟冷靜的人 差別究竟是什麼? ----秘訣就在於「平常就保持和氣的心境」。 讓我們來找找,憤怒產生的原因, 在追求高速成長的社會裡(尤其是亞洲),每個人都有太多想要的東西, 太少關注在自己內心擁有的東西,物質欲望大過於一切, 於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賺錢,把生活擠壓地只剩下「工作、睡覺」。 (有些人還無法體會睡飽的美好日子) 每天總是把「我好忙」、「我好累」掛在嘴邊的人, 每天總是手機、email回覆不完的人, 每天總是應酬交際,跑攤沒有止盡的人, 對抗怒氣的意志力也就更低了。 (如果你有以上困擾,延伸推薦《被討厭的勇氣》,會讓你的恐懼降到最低) 會使我們產生憤怒的兩大來源: 一、來自外界刺激(ex:別人說你壞話、污辱你) 當我們看著周遭的人,其實只能看見表象, 一個人身上同時有優點和缺點,不必要放大負面的部份, 我們很容易只看見別人的一面, 就擅自為這個人的全部下斷定。 (我要如何知道自己有這種毛病呢? 想像一下,明明同一件事,你喜歡的人做了 你就會欣然接受, 可是換作是你看了就討

有獨處的能力,才有愛的能力

「有獨處的能力,才有愛的能力。 這話聽起來很弔詭,其實不然。 這是一個既存的事實: 只有那些有能力獨處的人, 才有能力去愛、去分享、去走入另一人內心的最深處─ 而不會出現急著佔有對方、 不會變成依賴對方、 不會將對方限制成一個靜物、 也不會像著魔般地需要對方。 兩人於是允許彼此絕對的自由, 因為知道即使對方離開了, 自己還是可以一樣的快樂。 自己的快樂是不會被對方剝奪 , 因為快樂不是對方給了才有的。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─奧修 (我敢在你懷裡孤獨,推薦序)